6000万港人到内地旅游
香港世纪旅行社主管曾锦发亲身见证了10年来香港旅游业的巨变,“香港与内地旅游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向内地开放了个人游,而个人游开放的重大意义就是把旅游业的收益变成了整个香港社会的经济收益。”
“作为一个香港公民,最明显的感觉是个人游开放以后,香港的人流更旺了。” 曾锦发说。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内地游客的大量来港让外国旅游机构看到内地游客旅游消费的巨大能量,越来越多的出境游目的地开始和香港争夺内地游客。
曾锦发说,内地游客大幅增涨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香港人对学普通话的热情明显高涨,以前很多香港人听不懂普通话,但现在每个做生意的人都明白,不会讲普通话要吃大亏。
由于两地旅游交流机会的增加,香港居民到内地旅游的热情有增无减。“目前,香港每年有7000万的出境游客,其中6000万要经过广州、深圳。除了公务旅行,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到内地旅游休闲。”
实施近4年的“个人游”对香港经济起着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不少香港市民表示,这是中央各项“挺港”举措中,香港受惠最明显的措施之一。
内地“黄金周”成了香港“消费周”
7月9日,在呼和浩特举办的第7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上,来自香港的旅游界人士显得异常活跃,“把香港游客带到大草原,再带内地北方游客去香港度假,来去不空手。”香港某旅行社的梁先生对记者说,“这些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内地的旅游‘黄金周’变成了香港的黄金‘消费周’。”
据了解,香港的化妆品零售店“莎莎”是内地游客最爱光顾的地方之一。在铜锣湾时代广场对面的分店,常常会挤满用普通话询问的顾客。店里负责人表示,在每年黄金周的几天时间里,平均销量较平时增长约25%。
香港有名的金行“金至尊”商铺,黄金周期间,每天都有数百个旅游团到访,其中80%是内地游客。商铺负责人表示,自个人游实施以来,“金至尊”展览厅每天接待超过3000人,较以往增加了1000人左右。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近29万内地游客到港旅游,带动了香港吃、住、行、游、购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香港市场,激活了香港经济。
另外,香港旅游发展局从2006年开始全面推广“精彩香港旅游年”,将新景点与原有的独特旅游产品结合起来,重新包装后推出一系列的旅游新选择,满足了不同游客群的需要。2006年,到香港的内地游客达1359万人次,增长了8.4%。而到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360万人次,比10年前增长了475%。目前内地已成为香港最大客源市场,内地游客占访港游客总数的半壁江山。 (崔晓林)
香港会展业: 10年迎来35万内地买家
“虽然在中国的版图上,黑龙江和香港是相隔最遥远的两个地区,但是,我们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我们已经在香港举办了两届‘香港周’活动了,现在看来,效果相当好。”7月2日下午,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叶晓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在香港举办活动,先后有22300余家香港企业、香港各界人士13500人次来黑龙江省参观考察。”
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共有52500多个内地省份、城市及公司在香港举办展会活动,会展营业额超过100亿港元。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会长朱裕伦表示:“内地各行业的展销、展览、商贸洽谈等活动,加上内地各地方政府在香港举办的各种‘香港周’活动,令香港会展业迎来一个超大的‘牛市’。截至今年年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所有展馆都已排满展览,“还有3000多家公司不能参展,只能被列入等候名册。”
“回归10年,内地各省市地区政府及企业似乎已经习惯在香港举办各种商贸活动,而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香港拥有国际、港岛各类公司达十万多家,在香港举办各种各样会展效果好、信誉佳。”在7月1日举办的庆祝回归10周年酒会上,香港海翔电子有限公司职员林先生对记者大发感慨,他告诉记者,在海翔公司任职8年,相识并保持稳定联络的内地朋友不下100人,而参与的会展活动数也数不清,“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大陆与香港早已融为一体了。”
事实上,香港特区政府在10年前就将无污染、高效益的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会展经济”的概念也由此而生。“10年来,伴随着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会展经济得到蓬勃发展。”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