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这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两份大礼,但在我看来,这是使香港建筑设计业起死回生的雪中之炭。我们公司就是那个时候正式进入北京的建筑设计市场。”杨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自2000年12月建设部颁布《建筑工程事务所管理办法》以来,香港建筑事务所便已开始和国外建筑设计机构一道大举抢滩内地市场。不少香港建筑事务所通过与内地设计院合作,打入内地市场。
“‘CEPA’协议对香港放宽了17个行业市场的准入,其中位列第五的就是建筑及房地产,它充分体现了‘自家人’对‘自家人’的关心和扶持,有足够的理由使得香港的建筑业同行们为之振奋。”著名建筑专家、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协副主席陈祥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他看来,“CEPA”签署后,香港建筑业取得了比其它服务业更多的成果。香港建筑业得以“早着先机”,比其它外资公司更早及更容易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建筑师得以在大陆市场找到更多商机。“面对如此的优惠政策和巨大的市场,他们没有理由不过来发展,没有理由不从中得到实惠。”陈祥福说。据了解,去年,在CEPA签署三周年之际,内地与香港建设行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工作取得突破。目前,已经有五个专业签订了互认协议,即房地产估价师(即香港产业测量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规划师,以及造价工程师(即香港工料测量师)。
“CEPA”的实施,为香港建筑设计等服务行业开始大张旗鼓的内地之旅带来了发展机遇。据香港贸发局统计,目前香港建筑师承接的中国内地项目,占了香港建筑设计服务输出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大批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进入内地,设计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如香港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了上海广场、嘉华中心、不夜城二期等;香港协兴建筑(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顺德、苏州、大连、沈阳等多处城市总承包大规模的工程,承接的工程合约总值为港币50亿元。
“背靠内地广阔的建筑市场,我感觉很踏实也很有信心。如果说香港回归之前,我们的感觉更多的象‘孤儿’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有家’的感觉。”陈祥福说。(牛建宏)
香港旅游业:内地游客10年增长475%

7月1日,以“火树银花庆回归,香江十载万象新”为主题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型烟花汇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举行。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环环相扣的关系。香港回归10年来,随着内地放宽出境政策,内地游客已成为香港的最大旅游客源。
1997年,内地访港旅客占访港总客量的21%,2006年已增加至50%。在香港过夜及即日往返的内地旅客的消费额占本港旅游业总收益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29%增加至2006年的56%。无论是旅客数量或在港的消费额,内地游客已在本港旅游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