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次香港楼市危机
南都周刊:在1982-1985年房地产泡沫时期,香港地产业是怎样的情况?
施永青:当时房价上升程度比1997年甚至现在还严重,这个严重并不是表现在房价上——当时香港普通高层住宅约1000-1200港元/尺,豪宅约2000港元/尺,而是当时住房月供占香港一般家庭收入的比重高达180%,就是说,香港人实际上是买不起房子的,都是在炒楼。造成月供如此高昂的原因主要是,香港当时的贷款利息高达22%,利息太高,造成买房人负担过重,需求急剧减少,这是导致后来泡沫破裂的很大原因。
《南都周刊》:这个泡沫破裂后,地产业遭受了多大的重创?
施永青:(住宅)普遍跌了40%,写字楼跌了50%。其实,1982年香港房地产崩盘还有一个政治原因,就是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讨论香港回归问题,当时香港各界担心香港回归后,资本主义制度会改变,土地、房产都会收归国有,更担心自己会被当成地主批斗,所以纷纷抛售不动产,很大程度上也成为香港房地产崩盘的另一原因。崩盘后,当时香港一些地产商借款过多,而房子又卖不出去,最后被迫倒闭,比较大的有嘉年集团、嘉宁集团等。还有银行产生大量坏账,像海外信托银行最后被政府收回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