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堪其扰”的“响一声”,对此麻木者有之;大骂无聊但无可奈何者有之;“抓狂”并四处投诉者有之。然而无论人们的态度如何,“响一声”就像它的前辈“垃圾短信”一样顽强地在移动网络这个大平台中生存并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变种“垃圾短信”
虽然,多数人都明白“响一声”电话图谋不轨,肯定没安好心,所以不会回复这类电话,但是能说清楚它的真正目的,了解不法分子是如何通过这类方式赚钱的人士是少之又少。通过对曾经回复过这类电话的人进行采访,记者发现回拨“响一声”电话时,用户一般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广告,比如卖假发票、订机票或者提供色情服务等等;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中奖”游戏,一般情况下用户会被告知在某某活动中,“大奖”砸中了你,请火速把个人所得税汇到某银行账号,不用问这肯定是骗人的把戏。
由此可见,“响一声”电话所从事的“业务”与早已臭名昭著的“垃圾短信”有极大程度上的重叠。不过,由于“垃圾短信”的成本较高而且面临来自各部门的围追堵截,所以大有被“响一声”电话取代的趋势。据本刊记者了解,通过“垃圾短信”进行不法行业的宣传需要投入不小的成本。据在某著名运营商公司供职的工程师赵川(化名)透露:“从事垃圾短信的人或组织接到‘广告订单’后,会通过群发设备把该广告发送到成千上万人的手机上。发送短信需要缴纳通讯费,虽然专门从事该行业的人都会使用短信包月服务,但这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然而,对于“垃圾短信”制造者来说,短信的费用并不是他们成本中最大的部分。韦佳曾为一家非常著名的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工作,后来该公司由于涉嫌制造“垃圾短信”获利而被迫大幅度裁员。韦佳告诉记者:“如果使用短信包月服务,那就意味着每个月发送的短信越多,就越超值。因此,从事垃圾短信行业的人或组织一般情况下都会疯狂发送短信广告,有时候一天就能发出上万条。不过短信费用并不是‘垃圾短信’ 成本中的大头,真正的花费在于用户信息的获取。”韦佳继续解释说:“所谓信息获取是指我们手里必须掌握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小区业主的信息,某市车主、手机大客户的信息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广告的一方,都希望自己的广告尽量被发送到那些真正想获取这类广告的人手里。因此我们手里掌握了多少这样的用户信息,往往是能否拿到‘订单’的关键,而为了获取这些信息,就必须有所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