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是否该担责?
“响一声”来电成为社会热点后,官方辟谣不遗余力,而民众似乎对此并不买账。“‘响一声’来电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反响,一年多来众多不法分子热情不减,因此‘回拨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经济损失’的说法无法使大家信服。”坚称自己有过被“吸费”经历的小王这样告诉记者。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网易科技的调查结果来看,回拨电话被呼转到国外声讯台而被“高额吸费”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但是至少在技术上并不能排除通过透传技术,使用户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呼叫某些国内声讯台。
2007年11月某报社记者做过这样的实验。根据网友提供的手机号码回拨后听到了系统语音:“您好!我们是× ×公关公司,本公司致力于为中高层人士提供服务,现有许多漂亮的女大学生、空姐、白领等待为您服务!本公司长期招聘男女公关人员,待遇丰厚,条件优秀者报名从速。请在听到‘嘀’声后留言并开始计费……”记者在听到“嘀”声后即挂断了电话,随后,查询了话费,发现已经被扣除了62元,这说明“嘀”声之前已经开始计费了。同时,在腾讯网进行的网络调查中,有104525人表示自己曾遭遇过被“吸费”,这个数字占到了投票总人数418895的24.95%。
基于此,我们还不能说“响一声”电话不会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如果回拨这类电话使用户蒙受损失,运营商是不是该承担责任?”网友“追根问底”(网名)发出了这样的质疑。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旦用户在回拨“响一声”时受骗或者是被扣费,第一反应肯定是找运营商解决。“追根问底”进一步解释:“我手机里的钱是运营商直接扣的,无论是通话费还是声讯台的服务费,总得给个说法,否则我会觉得运营商和那些人合伙来骗我的钱。”正如前几年让广大用户非常不满的短信包月费一样,一旦自己发了短信参与某个电视活动,那么以后每个月的手机话费都要相应地扣钱,直到后来真相被揭开,人们才开始大呼上当,并纷纷向运营商讨说法。“就像租房子一样,房东不能只管收房租,如果他知道房客在自己的房屋里做一些非法的勾当,那么他是负有监管责任的,至少也有报案的义务。而制造‘响一声’的人与普通用户都是运营商的‘房客’,他们双方无论谁骗谁,运营商都不能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而不去解决问题。”网友“追根问底”这样认为。
|